祁门县:简析我县社会救助领域现状
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祁门县民政局牢牢坚持问题导向,在近期的入户调查、工作督查过程中深入基层调研,梳理分析当前社会救助体系现状。
一、社会救助领域现状
(一)基本生活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乡镇把关不严问题。一是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更替频繁,专业性不强。二是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一人身兼数职,制约了基本生活救助的及时性、动态性和准确性。三是家庭收入计算存在难度。
(二)祁门县社会救助仍然面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目前由于各部门没有定期将最新数据导入平台,导致安徽省(黄山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没有实现应有功能;二是黄山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信息系统抓取数据不全面。
(三)困难群众生存技能差,自我造血功能不足。一是救助形式以发放救助金为主,造成了长期养“懒汉”的局面。二是再就业工作与社会救助工作严重脱节。
二、意见与建议
(一)稳定化、专业化工作队伍的建立是整个社会救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乡镇党委和政府要配优配齐民政工作人员,给予民政工作足够重视;鼓励和倡导更多的民政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考试,提高专业素质;县级民政部门定期组织乡镇民政员、村级民政工作专干参加社会救助领域专业培训。
(二)公式计算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做好家庭收入计算工作。多渠道获取赡养义务人收入信息,通过公式计算出赡养费;赡养义务人有大额货币财产的结合民政评议结果最终评定。
(三)整合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单位数据,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给各部门分配安徽省(黄山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账户,明确对接人员,每月将各部门数据导入,实现各部门救助信息整合共享;方便于困难群众办理救助业务,避免重复提供材料,真正实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四)促进就业与社会救助对象连接,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广开就业渠道,对贫困家庭中有劳动力又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想方设法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再就业;对有劳动力但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应采取各种方式集中组织培训,使其就业实现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