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构建多元化帮扶救助格局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入冬以来,黄山区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救助帮扶格局,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端口前移。结合“两节”走访慰问,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散居孤儿、重度残疾人等开展“敲门行动”,对于紧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同时,在黄山区福彩销售站设立救助服务引导点,畅通救助热线和渠道,持续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敲门走访3.5万人次,设立救助引导点18个,救助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1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16万元。
重点突出。坚持“分类救助、重点救助”原则,及时修复因“6.20”洪灾受损基础设施和农房,解决受灾群众急难愁盼,累计下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资金2209万元至14个受灾乡镇,排危除险156处。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评议、乡审议、区审定”程序,开展救助需求调查,建立调查统计台账,精准确定冬春救助对象,做到“应救尽救”。目前,共发放冬春救助资金211万元,惠及全区7218户13892人。
精准监测。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实行部门救助信息定期比对推送,自动预警和处置致困救助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目前,累计推送低保、特困数据5.3万余条次,核对4849户1.23万人,新增低保、特困供养人员274人,退出736人。
高效救助。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下放小额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增加救助频次。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急难社会救助,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全覆盖。截至目前,黄山区共审批临时救助1556人次,支出资金 310 万元,其中乡镇发放临时救助备用金43.79万元,受助464人;84家救急难互助社已开展救助197人次,支出资金13.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