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24年度十大有影响的工作

发布日期:2025-02-21 16:39信息来源:黄山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2024年,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救助兜底作用有效发挥,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成效明显,社会事务管理持续强化,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各项民政民生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经民主推荐、组织投票和集体研究等环节,市民政局评选出2024年度“十大有影响的工作”。

1.我市获2023年度全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等次。2023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经省民政厅组织评估,我市民政重点工作总分位于全省前列,评定为优秀等次。此外,市民政局先后获得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民生工作组织实施先进单位、平安建设考核“优秀”等次、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2个区县分别被省政府确定为2023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养老服务领域省级督查激励对象。1人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市民政局被评为2023年度民政 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单位            



       市民政局获2023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

  2.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取得新成效。深化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协作,成功承办长三角旅居养老建设推进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沪黄社区联动康养试点,2家机构、10个单位、5个村镇分别获评长三角(安徽)健康养老基地、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和长三角旅居养老目的地。全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98户,提升改造农村敬老院40家,新增农村幸福院35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3个,优化调整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至121家,形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养老机构食品安全责任险全覆盖,投入近10万元为154家机构投保,构建起食品安全保障新机制。通过构建“适老化改造+机构升级+助餐网络”服务体系,创新“保险托底+区域联动”发展模式,以系统化改革全面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养老服务样板。


          2024年6月17日我市与上海市举行联动康养启动仪式     


2024年12月26日至27日,举行长三角旅居养老建设第三次推进会

                           2024年11月27日,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调研徽州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

3.全市福彩销售额首破2亿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我市福彩年销售额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2.179亿元,同比增长3321万元,增幅达到17.98%,筹集市级福彩公益金2455.3万元,销售总量和筹集公益金数量双双超历史最高水平,再一次创造新的纪录。全市福彩发行工作围绕市场开发、渠道拓展、合规经营等方面主动作为,先后在宏村、徽州古城、齐云山、太平湖等景区和部分民宿开通运营福彩销售网点15家。全市快乐8游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形势,单机期均销量位居全省前列。


           黄山市福利彩票发行近五年销量图                


 黄山福彩在商圈开展即开票户外销售

4.率先在全省开展“高效办成身后一件事”创新示范工作。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数据共享、打造标准体系,合计身后事项环节由10个减少至1个、办理时间由38天减少至22天、材料由37份减少至9份、跑动次数由9次减少至1次,甚至“零跑动”,线下设置办理窗口8个,实现身后“一件事”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制定印发《占用农地修建硬化大墓等问题专项摸排整治工作》,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26座城乡公益性公墓新建改扩建,新建3座殡仪馆,提升殡葬服务供给能力,因地制宜整治硬化大墓、“活人墓”,“三线三边”等重点区域违建墓地得到有效治理。


“高效办成身后一件事”办事指南

            率先在全省开展“高效办成身后一件事”创新示范工作   

              

     

   为群众提供“身后一件事一站式”服务          

5.全市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市753个村(社区)实现“救急难”互助社全覆盖。筹集资金1945.8万元,其中应急救助197人次,支出金额14.65万元;补充救助264人次,支出金额15.93万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部分乡镇开展社会救助领域重估复审试点工作,通过层层把关复核,4名动态调整退出群众重新纳入救助保障,141名不符合条件退出保障人员依据充分,2个苗头性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黄山区仙源镇龙山村“救急难”互助社开展补充救助 

    黄山区水东村“救急难”互助社集中发放救助金

 6.科技赋能助力流浪人员寻亲返家。积极拓展寻亲渠道,充分利用DNA数据库和人脸识别技术开展信息比对,成功为8名流浪乞讨滞留人员找到亲属并安全护送返家。2024年,创新救助举措,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接入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繁华商圈、公园广场等流浪乞讨人员常出现、易逗留的街面监控点位83个,制定巡查制度,加强巡查频次,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全年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380人次,支出救助资金169.85万元,充分保障了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


     2024年1月,帮助滞留4年之久的受助人员程某某成功寻亲返家          


2024年6月,帮助滞留7年之 久的受助人员李某某成功寻亲返家

 7.全市非义务教育阶段孤儿助学实现全覆盖。研究出台具体补充政策,对未满18周岁就读高中及大中专院校的孤儿,利用慈善捐赠资金给予其一次性助学补助,支出补充助学金4.8万元,惠及16名18周岁以下孤儿。持续开展“福彩圆梦 孤儿助学”项目,为18名孤儿发放孤儿助学金14万元。链接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等资源,针对困境儿童重点个案,组织开展救助帮扶,全年救助未成年人28人次。开展“携手‘童’行·筑梦‘未’来”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和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走访慰问服务项目,受益儿童近400名。2024年度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07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560.91万元。



    

    制定出台的“慈善助学工程”文件                   


      走访慰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2024年8月,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赴歙县实施“携手‘童’行、筑梦‘未’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走访慰问服务项目

8.首批5家异地商会慈善工作联络站成功挂牌。延伸慈善工作网络,拓展慈善工作渠道,充分发挥异地商会的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搭建慈善平台,在异地商会设立慈善工作联络站。动员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市外黄山籍成功人士、企业家及其它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黄山市慈善事业贡献力量。经过积极沟通交流,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黄山分会、广东省黄山商会、宁波市徽州商会、义乌市徽州商会和合肥歙县商会等5家异地黄山商会首批挂牌成立黄山慈善工作联络站。



2025年1月11日,我市首家异地商会慈善工作联络站授牌仪式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黄山分会挂牌黄山市慈善工作联络站

     9.“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入选2024年黄山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针对全市乡村道路,特别是传统古村落乡村道路,创新实施“古村赋名”工作。印发《关于做好“古村赋名”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道路名称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乡村道路名称的管理和使用。全年共新命名乡村道路232条,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有路无名、名称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让乡村“有名”更出名。

                             

 黟县古城地名标识牌           

 黟县古城“西街”

10.党建品牌创建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聚焦“民生使者•为民先锋”党建品牌,有效激发党建红色引擎,促民政各项工作走在前、做示范。市民政局获市直机关基层党建考核“优秀”等次。暖心救助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获评“黄山市机关党建十大好新闻好案例”。拓展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新渠道,打通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最后一米,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在2024年市级行业(综合)党委“红色聚力 行行争徽”主题大比拼活动中荣获第三名。开展市级婚俗改革试点,建立特邀颁证师队伍,开展集体颁证16场,举办户外集体婚礼10场,婚姻家庭辅导2243对,其中755对通过调解放弃或暂缓离婚。



暖心救助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获评“黄山市机关党建十大好新闻好案例”    


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在黄山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群‘新’向党 行行争徽”主题分享大会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25年,我们将采取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认真践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回应好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继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描绘出民生新画卷,展现民政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