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黄山日报:养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我市高质量擘画“颐养新蓝图”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幸福晚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关注的关键小事,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办好20项民生实事,其中包括“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全方位助力幸福养老
4月15日上午10点半过后,屯溪区昱东街道“乐欢聚”老年食堂,明厨亮灶,菜香四溢。陆续有老人自带饭盒而来,点了饭菜,刷卡支付,打包回家。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人说:“干净、卫生,又有营养,这里的饭菜就是香。”当天是星期五,老年食堂备了莴笋肉片、咸鸭萝卜、水蒸蛋、惠州粉丝、青椒臭干、紫菜蛋汤等菜品。墙上贴着一周菜谱,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五菜一汤,几乎不重样。老年食堂负责人说,中餐周周有新品,每天都备两荤三素供老人选择。
昱东街道下辖水心亭、上新、荷花池、阜上4个社区。截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昱东街道辖区有户籍人口28526人,常住人口32651人,60岁以上老人7734人,80岁以上老人1742人,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为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助餐服务需求,昱东街道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将水心亭社区破旧凌乱的老车库改造为“乐欢聚”老年餐厅,占地面积约200㎡。
水心亭社区负责人殷莺介绍,2021年8月,老年餐厅开始营业,内设用餐、办卡、如厕等功能分区;内置14套桌椅,其中4套为残疾人用,可同时容纳56人用餐。截至目前,办卡老人累计677人,日均服务120餐次。老年食堂基础套餐(一荤两素一汤)每份10元,按照老年餐厅助餐扶持政策,70周岁及以上支付7元,政府补贴3元;80周岁及以上支付5元,政府补贴5元;90周岁及以上支付3元,政府补贴7元,可提供低偿送餐服务。
开设老年餐厅、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是昱东街道“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实事之一。2021年以来,昱东街道加快打造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设老年食堂(助餐区)、康复护理区、托养服务区、娱乐服务区、个性化服务区。走进康复护理区,内有多套康复训练器和墙面益智玩具,供老年人锻炼脑力和手部协调能力。来到托养服务区,内有躺椅供老年人白天前来休息,提供线上健康咨询和家庭助医服务。个性化服务区还提供心理咨询特色服务。
殷莺透露,目前有21位老人不定期前来康复训练。昱东街道还为154位独居老人建立个人档案,开展定期不定期走访450人次,帮助解决困难200多个。其中,35名为重点服务对象,多为孤寡、身体状况较差、经济困难、子女不在市内的老人。昱东街道将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15分钟养老便民服务圈,就近就便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陪伴护理、心理疏导、辅具租赁等服务。同时探索开展“喘息服务”“家庭病床”等特色服务,从助餐、助医、助乐、助急、助洁、助购、助聊、助学等多方面延伸服务。
多层次建设养老体系
我市坚持把养老服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实推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健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为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十三五”以来,我市先后建成7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01个乡镇、4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5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8个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行社会化运营,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市民政局福利慈善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全面建立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有效保证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组织开展养老院大检查、大整治,实现养老院服务有标准、质量有保证、安全有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打造社区老年食堂;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为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无障碍、安全性、辅具适配等适老化改造;引进上海洪天、铜陵中住置业、合肥静安等企业新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截至2021年底,我市完成23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屯溪区、徽州区、祁门县等区县试点建成3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经优化整合,目前全市拥有养老机构74家,其中公建公营65家(农村敬老院60家,社会福利院5家),公建民营6家,社会办3家;拥有养老总床位14630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5375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达50%,入住老人2213人,入住率41.2%。上海洪天休宁养老院、黄山圣天地颐养公馆、歙县老年公寓、黄山市老年公寓、祁门平安养老服务中心等获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上海洪天休宁养老院获评第七批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黄山圣天地颐养公馆、休宁县海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屯溪区昱中街道柏树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获评省级智慧养老示范工程,黄山市圣天地颐养公馆、黟县养亲苑养老服务中心获评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屯溪昱中街道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
实打实办好这些事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20611人,占常住人口的24.1%,比全国18.70%、全省18.79%分别高出5.4个百分点、5.31个百分点。我市是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2022年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组织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落实行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行适老化改造,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2021年底,我市出台“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健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推进养老服务适度普惠,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应急能力等。不久前,我市出台《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办法》《黄山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2021-202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及,推行政府购买“喘息服务”,逐步为居家长期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每年不超过28天的短期托养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进“物业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探视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张艳介绍,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继续实施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完成适老化改造280户,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00张;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建成14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集中供养服务设施;做好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建成22个老年社区食堂(助餐点);持续推进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农村老年人赡养协议签订三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建设4个农村助餐点、5个村级养老服务站。
(来源:《黄山日报》202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