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814/202201-00035 信息分类: 其他解读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发文日期: 2022-01-05
发布机构: 黄山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2-01-05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文字解读】《黄山市殡葬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作者: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1-05 10:41 信息来源:黄山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

一、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殡葬改革管理工作。民政部等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革除丧葬陋习、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实施惠民殡葬等殡葬改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也相继出台文件通知,要求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深化全省殡葬改革。

近年来,我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在治理乱埋乱葬、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殡葬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亟需对我市“十四五”时期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引领殡葬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起草过程

依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黄山市殡葬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 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法规文件,借鉴安庆、马鞍山等先发地区殡葬管理经验,多次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形成了《规划》初稿后,2次向各区县、市直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及时召开局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多次以电话、座谈等形式进行研究论证,邀请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同志参与规划论证工作。经过10余次集体研讨,20余次大小修改,形成了《规划》送审稿。2021年12月13日,《规划》经市发改委审核,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同意,在全市民政系统印发实施。

三、总体要求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殡葬事业发展坚持1个指导思想、4条基本原则和5个发展目标。

1个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4条基本原则: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5个发展目标:加大火葬改革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惠民殡葬政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共同参与工作格局。

四、“十四五”时期七大任务

《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殡葬事业工作7大主要任务:

1.着力推行殡葬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市关于殡葬改革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部门协同和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加强监管、综合执法、完善设施,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土葬改革,进一步巩固深化火葬改革成果。

2.深入推进殡葬整治。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抓常抓长,以公墓建设运营及殡葬服务、中介服务、硬化大墓和活人墓等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在前期摸排整治工作基础上,实行台账管理、分类整治,拆除一座销号一座,整治一项销号一项,同时做好查遗补缺,着力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3.加快殡葬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覆盖所有县区,农村公益性公墓根据实际需求补充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群众丧葬需求。殡仪馆建设按照国家《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民政部《殡仪馆等级标准》要求,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景观和谐。

4.推广节地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地做好公益性生态墓园的布局规划与建设,不断探索适宜的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加大本地区生态安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优质人文安葬服务。经营性公墓新建或扩建的,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的配建比例不低于50%;新建的城市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全部实行节地生态安葬;新建或改建的农村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不低于50%。安葬骨灰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5平方米,双人合葬墓、家庭成员合葬墓等葬式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8平方米,倡导不立碑或采用卧式碑,采用立式碑的,墓碑高不得超过地面0.6米。推动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5.实施惠民殡葬工程。继续完善基本殡葬服务惠民政策制度,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推进覆盖全市范围内城乡居民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相协调的减免标准调整机制。公益性公墓合理定价,确保其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强惠民殡葬政策对殡葬改革的促进作用。

6.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持续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行“清单式”服务,研究完善殡葬服务质量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行“互联网+殡葬服务”,促进殡葬服务业转型升级。健全殡葬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加强农村殡葬服务队伍监管,确保殡葬服务规范优质

7.倡导丧葬习俗改革。充分依托现有殡葬设施资源,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作用。改革焚烧祭祀用品旧俗,引导使用文明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殡葬用品,推广集体公祭、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现代追思活动,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殡葬文化。

五、创新举措

此次印发的《规划》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理念新,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二是目标新,坚持以加强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殡葬服务保障体系为基础,对遗体火化率、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覆盖面、节地生态按照率、惠民殡葬政策和殡葬工作格局提出了新目标。三是措施新,将我市殡葬事业“十四五”时期发展分成三步走,即完善相关政策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殡葬问题清理整治和火葬区拓展和殡葬改革成果巩固提升。

六、下步工作安排

主要做好《规划》的宣传贯彻及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殡葬改革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规划》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考评内容,落实殡葬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殡葬改革领导组工作制度,完善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工作机制。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涉及公益性殡葬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重点解决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不足、殡仪馆设施设备老化落后等问题。健全完善惠民殡葬政策,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积极性。三是完善监管制度,适时修订完善殡葬领域问题查处具体制度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促进殡葬改革事业依法有序健康发展。四是加强检查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分期考核2021年-2025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强化规划实施监测,确保殡葬管理各项措施及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五是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宣传资源和渠道,发挥党员干部、基层组织等作用,营造深化殡葬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七、名词解释

三沿五区:铁路、公路沿线、河流沿岸和风景名胜旅游区(点)、文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集中住宅区、自然保护区。

农村公益性公墓: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或国有建设用地,为当地村(居)民提供骨灰安放(葬)服务(土葬改革区可提供遗体安葬服务)的非营利性农村公共殡葬服务设施。

硬化大墓:在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等殡葬设施以外,私自建造(包括改扩建)的已安葬骨灰或遗体、超面积的硬化单体建(构)筑物。

六公开: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价格、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六项内容公开。

节地生态安葬: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安葬方式。

八、政策解读和咨询电话

如有对《行动方案》不理解之处,可咨询黄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吴伟峰,咨询电话:0559-2355860(工作日 8:00-12:00,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