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黄山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98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黄山市委:
贵委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提升我市社区治理能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民政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民政部门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社区治理融合创新,确保各项社区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一、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坚持高位统筹,在全省率先推动市县建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设立“一办五组”工作机构及运行机制。制定推进方案,细化9个方面27项务实举措,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进构建“九个一”工作格局(即:一办统调、一网统管、一人综管、一图共用、一册明责、一机通用、一卡通办、一号投诉、一屏指挥),推动相关资源下沉、力量下沉,促进社区减负增效,我市3个社区相关做法入选中组部先进典型社区案例。
二、整合“一张网”综管综办。聚焦网格这个治理最小单元和神经末梢,整合党建、政法综治、应急等各类网格为“一张网”,组建538个网格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实施网格事项准入制度,制发网格工作手册,建立事务分析研判、协商议事、评价反馈等工作机制,建立“三方议事会”,督促指导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职履约,确保居民诉求有人管、管得好。制定综合执法下沉小区清单,推动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小区,制定楼栋长(片长)管理办法,推动全市785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有威望、责任心强的“五老”人员等担任楼栋长(片长),实施“单位包网格”“支部联网格”,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市区直机关单位对中心城区网格进行全覆盖包保,着力加强网格资源配置、人员力量。
三、切实有效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出台《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指导清单及办事指南》《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村(社区)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指导清单》《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指导清单》《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及办事指南清单(第三批)》五个清单。共梳理不应要求村(社区)办理、出具的工作事项9类、证明事项63项;农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22项、城市社区依法履职事项16项;农村社区依法协助政府事项41项、城市社区依法协助政府事项35项。在祁门县开展村级组织清单外事项准入制省级试点,创新实施基层减负直报点制度,要求各直报点对县级有关单位部门交办村(社区)办理的工作对照已发布的《清单》进行梳理甄别,动态监测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依法协助事项清单等5类清单执行情况。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力度。制定《黄山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设置“三岗十八级”职业等级序列。以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基础,科学设置与岗位等级相匹配的薪酬待遇体系,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及免费体检、带薪休假等待遇保障。2023年底,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5.01人,并且按照每万城镇人口不低于18人标准,持续制定社区工作者招录计划,按照上级要求力争在2025年前完成。同时,积极鼓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考取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为获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称津贴,2023年我市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合格人数396人,通过率全省第二,其中高级社工师1人,实现零突破。2024年我市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报考人数1215人,其中初级864人、中级347人、高级4人。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基层治理、基层减负等工作的战略部署,更加聚焦社区为民服务主体,强化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严格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为基层松绑增效;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网格化管理;加大社区工作者招聘和培训力度,重点培训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持续壮大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等,为持续提升我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贡献民政力量。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黄山市民政局
联系电话:0559-2355260
2024年6月17日